3月19日,由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人工智能学院和数智化支撑研究院面向全校研究生共同举办的人工智能学术专题报告会在中心校区公教楼111举行,报告同时开通直播渠道。报告邀请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陈竹敏教授,就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进展及其赋能教育科研主题展开。报告会由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许峰教授主持。

许峰表示,研究生教育聚焦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进展及其赋能教育科研”这一议题,不仅是对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对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学术生态这一长远目标的深刻诠释与有力推进。


陈教授从人工智能定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智能体、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实践七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做了全面的讲解。陈教授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各国必争之地。国内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遍地开花,取得了众多突破,尤其是Deepseek V3模型的推出,开辟了一条低成本发展人工智能的可行之路,极大推进了大模型在各行业的普及。但是,大模型应用仍面临多维挑战,存在数据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等问题,国家将全面监管、规范与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时,跨学科融合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显著特征。人工智能与生物、化学、医学、工学、环境和司法等的融合,不仅加速科学发现、解决复杂问题还进一步推动跨学科发展。最后陈教授指出,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要建立AI信仰、培养AI素养,才能真正拥抱AI时代。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世界科研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学院实施山东大学“大人工智能战略”,建设一大平台、推动两大融合、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坚持走一条具有山大特色的人工智能自主创新道路,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完全自主、不可替代的“山大AI方案”。

交流研讨环节,与会研究生与陈教授围绕“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数学研究、人工智能伦理”等具体场景、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陈教授提出的“人机共生、人机共进”科研理念与实战经验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对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陈竹敏教授的报告既是一场前沿技术的分享会,又是一次跨学科对话的深度学术活动。山东大学研究生教育将以此报告作为战略契机,围绕“技术赋能教育创新及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制定系统化实施方案,期待实现教育模式的智能跃迁,打造国家级教育大模型创新高地,为研究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山大方案”。山东大学将始终站在教育科研的前沿,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贡献山大力量。